菜品:
天下第一羹
工藝:
煮
口味:
湯汁醇濃,色白如乳,湯菜融和,鮮香中微透酸辣,膩滑中有脆嫩,色、香、味俱佳。
類別:
貧血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健脾開胃調理 益智補腦調理
主料:
野雞 1000克 薏米 150克
輔料:
香菇(鮮) 30克 冬筍 30克 火腿 30克 生菜 30克 蛋糕 30克
調料:
鹽8克 黃酒100克 味精2克 香醋25克 小蔥10克 姜10克 花椒5克 胡椒粉2克 香油20克 各適量
製作工藝
1. 將野雞剝皮,洗淨後焯水,清洗乾淨;2. 香菇去蒂,洗淨,切成細絲;3. 冬筍去皮,洗淨,煮熟,切絲;4. 熟火腿切成細絲;5. 油菜心擇洗乾淨,切成細絲;6. 蛋糕切成絲;7. 蔥姜均洗淨,切成末,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出汁水;8. 將野雞投入燉缽中,加入清湯2000毫升、黃酒、花椒、蔥薑汁、薏仁,一同燉至雞酥米爛;9. 然後取出,將雞除骨切絲,放入缽中,加黃酒50 克、香菇絲、冬筍絲、火腿絲、菜心絲、蛋糕絲及精鹽,同煮;10. 煮沸後,再加入胡椒粉(白胡椒粉)、味精和香醋,出鍋裝入品鍋內,淋上香油即成。
工藝提示
1. 野雞不似家雞,腥膻味較重,必須沸水焯過,方可入饌。
2. 此為火工菜,燉至薏米軟爛,質稠似粥為度。
3. 胡椒、味精和香醋,後加可提味提鮮,過早加入,則失味失鮮。
2. 此為火工菜,燉至薏米軟爛,質稠似粥為度。
3. 胡椒、味精和香醋,後加可提味提鮮,過早加入,則失味失鮮。
歷史文化
1. 薏仁為常用中藥,健脾利濕,幫助消化。現代醫學研究,有明顯抗癌作用,遼可除濕疹、消皮膚黑斑。藥性甘平無毒,常服久服,令人輕身延年。
2. 屈原《天問篇》:「答饅斟雉帝何饗,受壽永多夫何之長。」記述了彭祖善作雉羹受寵於堯帝,被封到彭城(今江蘇徐州)。相傳彭祖是以野雞、稷米煮成羹,和以鹽、梅,為我國最早烹與調的結合,這是我國古就留名的第一個菜,故號稱「天下第一羹。」
3. 社會在發展,時代在前進,烹調方法也不斷改進,調料增加,此菜味更鮮醇。唐代詩人皇甫冉在徐州嘗此羹後曾寫道:「訪古因知彭祖宅,得仙何必葛洪鄉……聞道延年如王被,欲將調鼎獻明方。」清乾隆帝南巡至徐州品嚐此羹後,相傳曾和紀曉嵐對句,乾隆帝曰:「朕有上聯「奚烏雞鴰羹傳世」。紀曉嵐對曰:「竹錢鹽梅鏗調鼎」。光緒年間,徐州西外有一專營雉糝飯店,每日顧客盈門。當時書法界名人苗聚五曾題聯:「汪家羹湯飄香,彭祖雞羹傳世。」橫匾是「玉記糝鍋」。至今雉羹仍為徐州人民所喜愛。
4. 此菜以燉酥之野雞,配以薏仁及香菇、冬筍、火腿等製成,湯汁醇濃,色白如乳,湯菜融和,六絲各色各味,鮮香中微透酸辣,膩滑中有脆嫩,色、香、味俱佳,乃蘇北風味名餚。
2. 屈原《天問篇》:「答饅斟雉帝何饗,受壽永多夫何之長。」記述了彭祖善作雉羹受寵於堯帝,被封到彭城(今江蘇徐州)。相傳彭祖是以野雞、稷米煮成羹,和以鹽、梅,為我國最早烹與調的結合,這是我國古就留名的第一個菜,故號稱「天下第一羹。」
3. 社會在發展,時代在前進,烹調方法也不斷改進,調料增加,此菜味更鮮醇。唐代詩人皇甫冉在徐州嘗此羹後曾寫道:「訪古因知彭祖宅,得仙何必葛洪鄉……聞道延年如王被,欲將調鼎獻明方。」清乾隆帝南巡至徐州品嚐此羹後,相傳曾和紀曉嵐對句,乾隆帝曰:「朕有上聯「奚烏雞鴰羹傳世」。紀曉嵐對曰:「竹錢鹽梅鏗調鼎」。光緒年間,徐州西外有一專營雉糝飯店,每日顧客盈門。當時書法界名人苗聚五曾題聯:「汪家羹湯飄香,彭祖雞羹傳世。」橫匾是「玉記糝鍋」。至今雉羹仍為徐州人民所喜愛。
4. 此菜以燉酥之野雞,配以薏仁及香菇、冬筍、火腿等製成,湯汁醇濃,色白如乳,湯菜融和,六絲各色各味,鮮香中微透酸辣,膩滑中有脆嫩,色、香、味俱佳,乃蘇北風味名餚。
食用方法
早餐|中餐|晚餐
食譜相剋
野雞:野雞肉忌與鹿肉、蕎麥、蔥、核桃、木耳、豬肝、魚肉等一起食用。
冬筍:冬筍忌與羊肝同食。
冬筍:冬筍忌與羊肝同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