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品:
郊外大魚頭
工藝:
燜
口味:
形如獅子頭,骨酥香而味濃郁。
類別:
青少年食譜 養顏美容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不良調理
主料:
鳙魚 2500克 豆腐(南) 250克
輔料:
豬肉(肥瘦) 75克 小白菜 400克 香菇(鮮) 25克 澱粉(蠶豆) 40克
調料:
大蒜75克 姜5克 鹽10克 味精4克 白砂糖5克 蠔油10克 香油1克 老抽20克 黃酒15克 胡椒粉2克 植物油90克 各適量
製作工藝
1. 將鳙魚宰殺治淨,取魚頭去鰓洗淨,塗抹鹽水(清水15克,精鹽3 克),隨即沾上干澱粉;2. 將豆腐切成長4 厘米、寬2.5 厘米、厚1 厘米的塊;3. 豬肉洗淨,切成絲;4. 小白菜擇洗乾淨;5. 香菇去蒂,洗淨,切成絲;6. 用旺火燒熱炒鍋,下油燒至微沸,放入魚頭即端離火口浸炸,邊炸邊翻轉魚頭;7. 油溫下降後,又端回爐上,燒至油沸,再端離火口浸炸,如此反覆兩次,約浸炸10 分鐘,最後在旺火上炸至魚頭輕浮脆香後撈起;8. 隨即把豆腐放入油鍋,約炸2 分鐘撈起;9. 再倒入蒜子肉炸至金黃色撈起;10. 余油倒出,炒鍋放回爐上,下肉絲、蒜子肉、香菇絲爆至有香味,烹黃酒,加適量水、豆腐塊、魚頭略煸一下;11. 再轉入沙鍋內,下醬油,加鍋蓋移到小火上,燜至魚頭變軟;12. 再加入白糖、蠔油、味精和精鹽,燜到發出香味時,撈起魚頭置在碟中,把胡椒粉撒在上面;13. 旺火燒熱炒鍋,下油,放入小白菜,加精鹽少許煸炒,至熟上碟,瀝去水分;14. 炒鍋放回爐上,下油,放入瀝干水分的白菜,用濕澱粉調稀勾芡,取出放在魚頭四周;15. 把沙鍋裡的原汁倒在炒鍋裡,加醬油,用濕澱粉調稀勾芡,最後加香油和植物油推勻,淋在魚頭上即成。
工藝提示
1.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,需準備植物油2000克;
2. 原湯燒至微沸時,緩慢而均勻地推入芡液,可防止澱粉結塊,又因澱粉充分糊化,則明汁亮芡。
2. 原湯燒至微沸時,緩慢而均勻地推入芡液,可防止澱粉結塊,又因澱粉充分糊化,則明汁亮芡。
歷史文化
家鄉風味,因製作源於廣州近郊,故名。
「郊外大魚頭」首創於廣州市北郊的茶寮而得名。現為北園酒家的十大名菜之一。此品先炸後燜,色澤金黃,形如獅子,魚骨酥脆,魚肉微滑,滋味香濃,肥而不膩。
「郊外大魚頭」首創於廣州市北郊的茶寮而得名。現為北園酒家的十大名菜之一。此品先炸後燜,色澤金黃,形如獅子,魚骨酥脆,魚肉微滑,滋味香濃,肥而不膩。
食用方法
中餐|晚餐
食譜相剋
豆腐(南):豆腐不宜與菠菜、香蔥一起烹調,會生成容易形成結石的草酸鈣;豆腐忌於蜂蜜、茭白、竹筍、豬肝同食。
豬肉(肥瘦):豬肉不宜與烏梅、甘草、鯽魚、蝦、鴿肉、田螺、杏仁、驢肉、羊肝、香菜、甲魚、菱角、蕎麥、鵪鶉肉、牛肉同食。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。
澱粉(蠶豆):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。
歷史文化 家鄉風味,因製作源於廣州近郊,故名。
「郊外大魚頭」首創於廣州市北郊的茶寮而得名。現為北園酒家的十大名菜之一。此品先炸後燜,色澤金黃,形如獅子,魚骨酥脆,魚肉微滑,滋味香濃,肥而不膩。
豬肉(肥瘦):豬肉不宜與烏梅、甘草、鯽魚、蝦、鴿肉、田螺、杏仁、驢肉、羊肝、香菜、甲魚、菱角、蕎麥、鵪鶉肉、牛肉同食。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。
澱粉(蠶豆):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。
歷史文化 家鄉風味,因製作源於廣州近郊,故名。
「郊外大魚頭」首創於廣州市北郊的茶寮而得名。現為北園酒家的十大名菜之一。此品先炸後燜,色澤金黃,形如獅子,魚骨酥脆,魚肉微滑,滋味香濃,肥而不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