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品:
清燉馬蹄鱉
工藝:
清燉
口味:
成熟後原砂鍋上桌,香氣撲鼻,湯醇膠濃,肉質酥爛,裙邊滑潤,鮮香可口。
類別:
防癌抗癌調理 結核病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滋陰調理
主料:
甲魚 500克
輔料:
火腿 75克
調料:
黃酒25克 冰糖5克 胡椒粉1克 小蔥10克 豬油(煉製)10克 鹽3克 各適量
製作工藝
1. 將甲魚剁成4 厘米長、2 厘米寬的塊(尾和腳爪不用),放入開水鍋裡煮至水再開時,撈出瀝水;2. 火腿(肥瘦相連的)切成4 大塊;3. 火腿骨1根洗淨;4. 將甲魚塊整齊地碼在砂鍋中,把蔥結、姜塊(拍松)、火腿和火腿骨圍在甲魚中間,加入鹽、黃酒和雞湯750毫升,蓋好鍋蓋,用旺火燒煮;5. 待燒開後,撇去浮沫,加入冰糖,再用微火燉1 小時左右,揀出蔥姜和火腿骨,將火腿撈出切成片,放在鍋裡,淋上熟豬油,撒入胡椒粉(白胡椒粉)即成。
工藝提示
1. 選鮮活馬蹄鱉宰殺,將鱉背朝下放在地下,待頭出來時迅速用手掐住頭,用刀將其剁下。燒開水把鱉放入燙一下,迅速用小刀刮去表面的膜,放到案上用刀順裙邊切下,將蓋揭掉,剁去爪尖,將腹中的油擇淨(鱉油非常腥,如不擇除,製成的菜餚帶腥味),用清水洗淨,再用開水燙一會兒,撈出備用;
2. 清燉馬蹄鱉,要求原汁原味,所以在燉時要一次將水加足,中途不再加水。
2. 清燉馬蹄鱉,要求原汁原味,所以在燉時要一次將水加足,中途不再加水。
歷史文化
1. 馬蹄鱉即甲魚。「清燉馬蹄鱉」是徽州傳統名菜,一名「火腿燉甲魚」,幾百年來一直是膾炙人口的美味。明初,戶部尚書連心榮曾將皖南山區的馬蹄鱉進貢給明太祖朱元璋,嗣後即為皇室指定貢品。
2. 皖南山區,山高背陰,溪水清澈,淺底盡沙,所產之甲魚,質地高出一等,腹色清白,肉厚背隆起,形似馬蹄,故稱馬蹄鱉。選此優質原料,配以火腿與火腿骨佐味,加冰糖提鮮,用木炭風爐,先旺火燒開,轉用小火細燉,成熟後原砂鍋上桌,香氣撲鼻,湯醇膠濃,肉質酥爛,裙邊滑潤,鮮香可口。
2. 皖南山區,山高背陰,溪水清澈,淺底盡沙,所產之甲魚,質地高出一等,腹色清白,肉厚背隆起,形似馬蹄,故稱馬蹄鱉。選此優質原料,配以火腿與火腿骨佐味,加冰糖提鮮,用木炭風爐,先旺火燒開,轉用小火細燉,成熟後原砂鍋上桌,香氣撲鼻,湯醇膠濃,肉質酥爛,裙邊滑潤,鮮香可口。
食用方法
中餐|晚餐
食譜相剋
甲魚:甲魚不宜與桃子、莧萊、雞蛋、豬肉、兔肉、薄荷、芹菜、鴨蛋、鴨肉、芥末、雞肉、黃鱔、蟹一同食用。
歷史文化 1. 馬蹄鱉即甲魚。「清燉馬蹄鱉」是徽州傳統名菜,一名「火腿燉甲魚」,幾百年來一直是膾炙人口的美味。明初,戶部尚書連心榮曾將皖南山區的馬蹄鱉進貢給明太祖朱元璋,嗣後即為皇室指定貢品。
2. 皖南山區,山高背陰,溪水清澈,淺底盡沙,所產之甲魚,質地高出一等,腹色清白,肉厚背隆起,形似馬蹄,故稱馬蹄鱉。選此優質原料,配以火腿與火腿骨佐味,加冰糖提鮮,用木炭風爐,先旺火燒開,轉用小火細燉,成熟後原砂鍋上桌,香氣撲鼻,湯醇膠濃,肉質酥爛,裙邊滑潤,鮮香可口。
歷史文化 1. 馬蹄鱉即甲魚。「清燉馬蹄鱉」是徽州傳統名菜,一名「火腿燉甲魚」,幾百年來一直是膾炙人口的美味。明初,戶部尚書連心榮曾將皖南山區的馬蹄鱉進貢給明太祖朱元璋,嗣後即為皇室指定貢品。
2. 皖南山區,山高背陰,溪水清澈,淺底盡沙,所產之甲魚,質地高出一等,腹色清白,肉厚背隆起,形似馬蹄,故稱馬蹄鱉。選此優質原料,配以火腿與火腿骨佐味,加冰糖提鮮,用木炭風爐,先旺火燒開,轉用小火細燉,成熟後原砂鍋上桌,香氣撲鼻,湯醇膠濃,肉質酥爛,裙邊滑潤,鮮香可口。
食譜營養
甲魚:甲魚的食用價值很高,甲魚肉味道特別鮮美,營養十分豐富。甲魚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預防和抑制肝癌、胃癌、急性淋巴性白血病,並用於防治因放療、化療引起的虛弱、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等症。甲魚亦有較好的淨血作用,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,因而對高血壓、冠心病患者有益。甲魚還能「補勞傷,壯陽氣,大補陰之不足」。食甲魚對肺結核、貧血、體質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。甲魚肉性平、味甘,具有滋陰涼血、補腎健骨、散結消痞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