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品: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炒原雞瓜子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工藝: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油爆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口味: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成品色澤潔白,滑嫩鹹鮮。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類別: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滇黔菜  消化不良  補虛養身調理  健脾開胃調理  益智補腦調理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主料: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野雞 800克  甜瓜 300克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輔料: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核桃 200克 雞蛋清 50克 紅辣椒 15克 澱粉(蠶豆) 20克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調料: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鹽8克  味精2克  胡椒粉3克  小蔥15克  姜10克  豬油(煉製)60克  香油10克  黃酒15克 各適量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製作工藝
      
      
      1. 將原雞(野雞)宰殺,煺毛,去內臟,取淨肉去皮及骨,切成似瓜的小丁,洗淨入缽,加入鹽、雞蛋清、濕澱粉、黃酒,拌勻;2. 香瓜切成南瓜子大小,約3 毫米厚的片;3. 核桃仁用沸水燙泡撕去皮,洗淨,入沸水鍋中汆透過涼;4. 辣椒切成小片,姜切末;5. 炒鍋置旺火,注入豬油,燒至三成熱,下原雞丁過油劃散,倒入漏勺瀝油;6. 就鍋劃熟香瓜;7. 炒鍋置旺火,下入豬油,燒至七成熱,下姜、蔥炒香,再下辣椒、核桃仁翻炒,下香瓜、原雞丁、食鹽、味精、胡椒粉,用濕澱粉勾芡,淋上香油推勻,裝盤即成。
    
    
            工藝提示
            1. 菜名曰「炒」,實則為「爆」,主料先過油,再與輔料同炒。勾芡不可過多,以芡汁緊抱主輔料為準;
2. 因有滑油過程,需準備熟豬油1000克。
    
    2. 因有滑油過程,需準備熟豬油1000克。
        歷史文化
            1. 原雞,又名茶花雞、紅原雞。學名環頸雉,雄體銅赤。羽毛光澤,尾長;雌性不及雄性,呈暗色。是有名的獵鳥。其羽毛、體型、鳴聲與家雞十分相似,且比其他原雞易於馴服,與家雞雜交能產生有繁殖能力的後代。狩獵人常說,任吃飛禽八兩,不吃走獸二斤,可見其味之美。野雞好吃,捕捉亦有趣。雲南哀牢山的彝胞,每當春夏之交,將誘雞關入籠,放在小平地處,用四五根竹竿支起繩結之網,網貼地拉成一個半圓圈,將誘雞籠蓋上枝葉。獵人隱匿林中,口吹雞骨哨子,逗引誘雞鳴叫,招來原雞斗架。待野雞入網,獵人猛然跳出,野雞驚怒--逃竄入網被捕。
2. 炒原雞瓜子,是用原雞肉配入嫩香瓜,經加工處理,形如瓜子,故名。
    
    2. 炒原雞瓜子,是用原雞肉配入嫩香瓜,經加工處理,形如瓜子,故名。
        食用方法
      
      
      中餐|晚餐
    
    
            食譜相剋
            野雞:野雞肉忌與鹿肉、蕎麥、蔥、核桃、木耳、豬肝、魚肉等一起食用。
甜瓜:甜瓜不宜與田螺、螃蟹、油餅等共同食用。
核桃:核桃不能與野雞肉、酒同食。
雞蛋清:雞蛋清不能與白糖、豆漿、兔肉同食。
澱粉(蠶豆):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。
歷史文化 1. 原雞,又名茶花雞、紅原雞。學名環頸雉,雄體銅赤。羽毛光澤,尾長;雌性不及雄性,呈暗色。是有名的獵鳥。其羽毛、體型、鳴聲與家雞十分相似,且比其他原雞易於馴服,與家雞雜交能產生有繁殖能力的後代。狩獵人常說,任吃飛禽八兩,不吃走獸二斤,可見其味之美。野雞好吃,捕捉亦有趣。雲南哀牢山的彝胞,每當春夏之交,將誘雞關入籠,放在小平地處,用四五根竹竿支起繩結之網,網貼地拉成一個半圓圈,將誘雞籠蓋上枝葉。獵人隱匿林中,口吹雞骨哨子,逗引誘雞鳴叫,招來原雞斗架。待野雞入網,獵人猛然跳出,野雞驚怒--逃竄入網被捕。
									甜瓜:甜瓜不宜與田螺、螃蟹、油餅等共同食用。
核桃:核桃不能與野雞肉、酒同食。
雞蛋清:雞蛋清不能與白糖、豆漿、兔肉同食。
澱粉(蠶豆):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。
歷史文化 1. 原雞,又名茶花雞、紅原雞。學名環頸雉,雄體銅赤。羽毛光澤,尾長;雌性不及雄性,呈暗色。是有名的獵鳥。其羽毛、體型、鳴聲與家雞十分相似,且比其他原雞易於馴服,與家雞雜交能產生有繁殖能力的後代。狩獵人常說,任吃飛禽八兩,不吃走獸二斤,可見其味之美。野雞好吃,捕捉亦有趣。雲南哀牢山的彝胞,每當春夏之交,將誘雞關入籠,放在小平地處,用四五根竹竿支起繩結之網,網貼地拉成一個半圓圈,將誘雞籠蓋上枝葉。獵人隱匿林中,口吹雞骨哨子,逗引誘雞鳴叫,招來原雞斗架。待野雞入網,獵人猛然跳出,野雞驚怒--逃竄入網被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