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品:
孜然羊肉
工藝:
生炒
口味:
類別:
新疆菜 補虛養身調理 補陽調理 壯腰健腎調理 肢寒畏冷調理 特色菜
主料:
羊肉(後腿) 300克
輔料:
調料:
香菜30克 料酒30克 鹽1克 味精3克 辣椒粉10克 孜然15克 大蔥20克 姜20克 植物油80克 各適量
製作工藝
1. 將羊肉頂刀(刀與肉的纖維方向成90度角)切成長4厘米、寬2.5厘米、厚0.3厘米的片;2. 蔥、姜洗淨分別切段和塊,用刀拍一下;3. 孜然放在乾淨鍋內用小火炒干,放在砧板上碾壓成細末,與辣椒面一同放在器皿中加味精拌勻;4. 將香菜葉洗淨放在碗中;5. 將羊肉放在器皿中,加入料酒、鹽、少許水,攪拌均勻,再將蔥姜放入,醃漬20分鐘把蔥姜去掉;6. 炒鍋上火,放油燒到六成熱把羊肉片放人鍋內滑開;7. 待原料出水較多,油溫下降時取出;8. 油溫重新升高時再把羊肉片放入鍋內復炸一次取出;9. 加入孜然、辣椒面、味精拌勻裝到盤中,上桌時在上面撒香菜葉即可。
工藝提示
1. 注意刀工,羊肉條要長短一致,厚薄均勻,放碼整齊,不得鬆散;
2. 此菜用「二流芡」,要求芡汁既與主料交融,又呈流態,食之利口。
2. 此菜用「二流芡」,要求芡汁既與主料交融,又呈流態,食之利口。
歷史文化
1. 「胡羊肉」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古菜。相傳漢代張騫出使西域,曾食過胡羊肉,而古絲綢之路上的中外商人和旅行家,在那悠揚的駝鈴聲中,就以食胡羊肉為快。北魏賈思勰寫的「胡炮羊肉」,則是用一歲羔羊,「生縷切,著渾鼓鹽,孽蔥白、姜椒、革拔,令調適淨洗,羊肚翻之,以切肉脂,肉於肚中,以白滿為限,縫合作浪中,坑火燒,使亦,卻滅火內,肚著坑中,還以滅火覆之於上,更燃火坑,一面米頃便熟,香美異常,非煮灸之例。」這種方法名曰「胡」,實則無異於周代「八珍」之一的「炮??」。至清代,袁枚《隨園食單》中所載「燒羊肉」,是「羊肉切大塊,重2.5~3.5 公斤者鐵叉火上燒之」這是明灸。今之「胡羊肉」是先大塊煮,然後蒸,配黑木耳、黃花和其它佐料,已是古菜翻新;
2. 南宋詩人陸游吃過「胡羊肉」後,寫下著名詩句「東門彘肉更奇絕,肥美不減胡羊酥」,稱讚胡羊肉酥軟濃香,宋仁宗品嚐後,歎謂其「味果甘脆」。因而時人重之,曰:「宜惹宋仁宗夜半之思也。」
2. 南宋詩人陸游吃過「胡羊肉」後,寫下著名詩句「東門彘肉更奇絕,肥美不減胡羊酥」,稱讚胡羊肉酥軟濃香,宋仁宗品嚐後,歎謂其「味果甘脆」。因而時人重之,曰:「宜惹宋仁宗夜半之思也。」
食用方法
中餐|晚餐
食譜相剋
羊肉(後腿):羊肉不宜與南瓜、西瓜、魚同食,食則容易使人氣滯壅滿而發病;忌與梅乾菜才同食;吃羊肉不可加醋,否則內熱火攻心;不宜與蕎麥、豆瓣醬同食。
本品反半夏、菖蒲。忌銅器;吃完羊肉後不宜馬上喝茶,也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。
本品反半夏、菖蒲。忌銅器;吃完羊肉後不宜馬上喝茶,也不宜邊吃羊肉邊喝茶。
食譜營養
羊肉(後腿):羊肉肉質細嫩,容易消化,高蛋白、低脂肪、含磷脂多,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,膽固醇含量少,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;羊肉性溫味甘,既可食補,又可食療,為優良的強壯祛疾食品,有益氣補虛,溫中暖下,補腎壯陽,生肌健力,抵禦風寒之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