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品:
鍋塌鮑魚盒
工藝:
塌
口味:
成菜色澤金黃,鮮美醇厚。
類別:
肝調養調理 補虛養身調理 滋陰調理 明目調理
主料:
鮑魚干 300克 豬肉(瘦) 150克
輔料:
雞蛋清 75克 雞蛋黃 75克 小麥麵粉 20克
調料:
鹽3克 小蔥5克 姜5克 味精3克 料酒5克 豬油(煉製)20克 香油5克 各適量
製作工藝
1. 先將鮑魚乾放入冷水中浸泡24小時;2. 再用刷子刷去泥沙,洗淨後放入開水鍋內煨1至2小,離火後燜5至6小時即可;3. 水發鮑魚洗淨,每個片四片,共40 片;4. 鮑魚片放勺內加雞湯、精鹽、料酒浸煨片刻,撈出控淨水分;5. 豬瘦肉剁成細泥,加蔥姜絲、雞蛋清、料酒、精鹽、味精、清湯100毫升、香油攪勻成餡;6. 鮑魚片的一面蘸上精麵粉,抹上肉泥,再蓋上一片蘸上精麵粉的鮑魚片,製成鮑魚盒,厚約1.2 厘米;7. 雞蛋黃放碗內攪勻;8. 炒勺用熱油滑好,放入熟豬油,燒至六成熱,將鮑魚盒兩面沾勻精麵粉,再沾上雞蛋黃液,放勺內先煎一面呈金黃色,再煎另一面也呈金黃色,至八成熟時倒入漏勺瀝油;9. 炒鍋內加油燒熟,用蔥姜絲爆鍋,烹入料酒,加雞湯、味精、精鹽、鮑魚盒,用慢火透,淋上香油,拖入盤內即可。
工藝提示
1. 鮑魚盒的厚度要一致,受熱均勻,整齊美觀;
2. 煎鮑魚,勺先滑油,油溫六成為好,過高,鮑盒表面易焦糊;過低,鮑盒易粘鍋。
2. 煎鮑魚,勺先滑油,油溫六成為好,過高,鮑盒表面易焦糊;過低,鮑盒易粘鍋。
歷史文化
鮑魚,古稱「鰒」,又名石耳、大鮑,俗稱「鮑魚」,或「鮑螺」。因其殼邊有九個小孔,故又名九孔螺;生長在石巖之中,一名「石鰒」,鮑魚不是魚類,而是一種單殼類軟體動物,屬腹足綱、鮑科。其肉質細嫩,味道鮮美,在「海味八珍」中獨佔鰲頭,有「海味之冠」的稱號。「鍋塌鮑魚盒」將兩片鮑魚中間夾上豬肉泥,經掛糊、油煎、加湯熟。是山西高級筵席中的上品。
食用方法
中餐|晚餐
食譜相剋
鮑魚乾:鮑魚忌與雞肉、野豬肉、牛肝同食。
豬肉(瘦):豬肉不宜與烏梅、甘草、鯽魚、蝦、鴿肉、田螺、杏仁、驢肉、羊肝、香菜、甲魚、菱角、蕎麥、鵪鶉肉、牛肉同食。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。
牛奶與瘦肉不合適同食,因為牛奶裡含有大量的鈣,而瘦肉裡則含磷,這兩種營養素不能同時吸收,國外醫學界稱之為磷鈣相剋。鈣磷最佳比為1:1到1:1.5之間,此時互相促進吸收。
雞蛋清:雞蛋清不能與白糖、豆漿、兔肉同食。
雞蛋黃:雞蛋黃不能與白糖、豆漿、兔肉同食。
歷史文化 鮑魚,古稱「鰒」,又名石耳、大鮑,俗稱「鮑魚」,或「鮑螺」。因其殼邊有九個小孔,故又名九孔螺;生長在石巖之中,一名「石鰒」,鮑魚不是魚類,而是一種單殼類軟體動物,屬腹足綱、鮑科。其肉質細嫩,味道鮮美,在「海味八珍」中獨佔鰲頭,有「海味之冠」的稱號。「鍋塌鮑魚盒」將兩片鮑魚中間夾上豬肉泥,經掛糊、油煎、加湯熟。是山西高級筵席中的上品。
豬肉(瘦):豬肉不宜與烏梅、甘草、鯽魚、蝦、鴿肉、田螺、杏仁、驢肉、羊肝、香菜、甲魚、菱角、蕎麥、鵪鶉肉、牛肉同食。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。
牛奶與瘦肉不合適同食,因為牛奶裡含有大量的鈣,而瘦肉裡則含磷,這兩種營養素不能同時吸收,國外醫學界稱之為磷鈣相剋。鈣磷最佳比為1:1到1:1.5之間,此時互相促進吸收。
雞蛋清:雞蛋清不能與白糖、豆漿、兔肉同食。
雞蛋黃:雞蛋黃不能與白糖、豆漿、兔肉同食。
歷史文化 鮑魚,古稱「鰒」,又名石耳、大鮑,俗稱「鮑魚」,或「鮑螺」。因其殼邊有九個小孔,故又名九孔螺;生長在石巖之中,一名「石鰒」,鮑魚不是魚類,而是一種單殼類軟體動物,屬腹足綱、鮑科。其肉質細嫩,味道鮮美,在「海味八珍」中獨佔鰲頭,有「海味之冠」的稱號。「鍋塌鮑魚盒」將兩片鮑魚中間夾上豬肉泥,經掛糊、油煎、加湯熟。是山西高級筵席中的上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