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飲食點滴各地飲食
用鹽並不少
鹽是烹飪不可缺少的調味品,號稱「百味之王」。但多吃鹽對健康無益,這是被科學所證明了的事。一般人認為,歐美人懼怕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,故而用鹽甚少,食物的味道很淡。
他們做菜時,在原料的熟過程中確實放鹽不多。嘗嘗,往往淡而無味,便菜點一上桌,總是就發生了變化,無論是飯店,還是家庭,他們的餐桌上總少不了調味瓶(通常裝的是鹽和胡椒),而且,很少閒著。另外,西餐裡的許多菜點是與其相對應的調味汁(沙司)分開做的,主料一般較淡,做好後主料與沙司一起上桌,故而,兩者加在一起,其味並不很淡。
用鹽的問題實際上也是調方法的問題。中餐調味分為烹前調、烹中調、烹後調。具體的方法又有醃、漬、拌、裹、蘸、滲等之分;而所側重的是烹前調和烹中調,西餐調主要是烹中調和烹後調,很少有烹前調。如按我們的習慣,把沙司看成調味汁,則西餐又無重視烹後調。因此,西餐桌上就少不了調味瓶;如何製作沙司,也是廚師的必修課程。如果按中餐「入味」的標準去衡量西餐,則很少有成功之作。也許正因為如此,注重入味的中國菜受到了歐美人士的普遍喜愛。
當然,從整體上看,歐美人的食物比中餐是稍淡些,但僅僅是「稍」淡些。
廚師的湯
中國有老話:廚子的湯,戲子的腔。是說湯和腔是廚師和唱戲人的根本所在。正所謂,字正腔圓、湯釀味鮮。
中廚做菜,重要的是要有一鍋「高湯」,無此,難此做出佳餚。中餐的湯料主要有兩類,一是白湯,一是清湯。第一類中又是有高胝級別之分。通常雞湯是湯中之主。西廚做菜,亦注重用湯。而且,西餐中的湯,似乎比中餐的湯要複雜些,制湯的方法亦有所差別。
西廚用湯的講究在於:做雞菜用雞湯,做魚菜用魚湯,做牛肉菜用牛湯,做羊肉菜用羊湯,從不馬虎。做湯的程序與中餐基本相同,先制得湯料,即我們所謂「毛湯」(有些菜不需吊湯,而直接使用湯料)。中廚吊湯,主要用豬肉、雞肉、雞骨架、火腿等動物性原料;西廚吊湯則以芹菜、胡蘿蔔、洋蔥、雞
- 上一篇:加州美食各地飲食 下一篇:加拿大西餐指南常用各地飲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