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族獨具一格的自然食風各地飲食
黎族,現有1110900人,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東方、白沙、陵水、昌江黎族自治縣和樂東、瓊中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,其餘散居在海南其他縣市與當地民族雜居。黎族主要生活在五指山區,地處亞熱帶,風光秀麗,景色迷人。
黎族以農業為主,屬稻作犁耕農業文化類型,兼有狩獵、捕魚、採集和林業等多種經營。據考古研究,海南島有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遺址100多處,黎族先民是這裡最早的居民。黎族由古代越人發展而來,與「百越」的一支駱越關係更為密切。歷史上黎族有「(孝)」、「杞」、「本地」、「美孚」和「賽」自稱。在宋代以後,黎族的名稱被普遍使用,沿至今日。
黎族飲食風俗的顯著特點是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,就地取材,體現了人與自然密不可分的山風野味。
「三隻田鼠一道菜」
黎族多居山林,山上的山鼠,田里的田鼠,樹上的松鼠,都是黎家的美食。在野外捕鼠,以篝火燒毛刮淨,帶回除去內臟,或烤或煮,並用少許鹽巴和辣椒調味。
「南沙」泡菜
黎族醃泡酸菜,先將野菜洗淨加上畜骨或獸骨,拌入適量生鹽,密封於壇中發酵。這種酸菜黎語叫「南沙」,酸味濃烈,消暑開胃,是黎族人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菜餚。
嚼檳榔
黎族婦女自古就有嚼食檳榔的愛好。她們把檳榔切成片,連核一起生嚼。干吃檳榔是煮熟晾乾,吃時切成小片,加上蚌灰與石灰拌的漿,包在「扶留葉」(俗稱「萎」)裡慢慢咀嚼,細啖其餘汁,愈嚼愈香,津津有味,直至臉頰潮紅。嚼食檳榔因有解悶,下水腫,除瘴氣的功效,所以檳榔果被黎族視為吉祥物和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。
竹筒香飯
黎族人民平常上山勞作時,經常燒竹筒飯。先砍一節較粗的嫩竹,裝入當地特產的香糯米和適量的水,或者再拌入獵獲物的瘦肉塊及鹽,架於火堆上熏烤。水沸後,以樹葉或木塞封頂口,隨時轉動竹筒,使其受熱均勻,待飯香溢出,取下稍候以刀剖筒,便可食用。趕路者,黎家姑娘還往你的旅行袋裡多放幾筒,讓你慢慢品嚐享用。
魚茶
 
- 上一篇:歷史傳統vs口腹之慾各地飲食 下一篇:冷食日在巴拉圭各地飲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