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傳統vs口腹之慾各地飲食
自中世紀開始,餐桌上食物的顏色即與宗教儀式及社會地位密切連結,如同家族的徽章,代表著根深蒂固的傳統與不可動搖的階級地位,不能因個人喜好而擅自更改。當時的中世紀餐桌上的顏色大致上分為六種:白、黑、黃、紅、藍、綠;每一種顏色都固定搭配某一種類食材出現。
一直到加洛林王朝(LesCarolingiens,751~987)以前,紅色成了餐宴間的主角,如朱紅色搭配淺肉桂色的鮭魚;飯後的櫻桃甜點,在當時都蔚為流行,都因為紅色在當時,被視為最尊貴的顏色。直到十四世紀末,黃色、綠色及黃金色也因各個王朝的偏好不同,先後成為餐桌宴會上的主角。
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之間,藍色,從色盤間的無名小卒,變成象徵王子尊貴的強權的顏色,一時之間,宮廷的餐桌淹沒在一片汪洋大海之間。
除了顏色所引起的階級強權的連想之外,餐桌上的顏色的搭配,大多是成雙成對的出現,如黑與白。
除了炭烤得太久的豬肉塊,或者是血液未清除殆盡的野味料理之外,黑色,一直以來被廚師視為是鑒定食品「尚可食用」到「腐敗」之間的分界線。
一般而言,沒有多少人喜歡在餐桌上看到如此讓人食慾不振的顏色,但是在廚師的巧思之下,或添加些許白色的辣椒增加視覺食慾,或是於「豬血香腸」(boudin)上擺設幾顆洋蔥點綴,或像是孚日(Vosges)一地的人,喜歡於「香烤鮭魚」之上添置一片白色的豬肝養眼,使得難登大雅之堂的黑色,搖身一變,由灰頭土臉的灰姑娘變成了仙杜拉公主。
受到中古的宗教的行事歷及社交儀式的交互影響之下,白色成為婚喪禮慶的顏色。領聖體及結婚典禮之際,白色代表歡樂與純潔;喪禮時,白色又搖身一變,成為撫慰人心,化解一切哀痛、使之歸於平靜的天使;或者,為了使孕婦於產後恢復體力,法國人特別燉雞湯或者以雞胸肉料理來為孕婦補身子。更不要提滋味香濃的「香菇濃湯」。
在一八六0年時,為了慶祝皇家節慶與富裕的中產階級晉身官僚體系,當時,「Chambord鮭魚」(SaumonalaChambord)與「烏龜牛頭」(Tetedeveauentortue)兩道結合了建築與繪畫的美食,黑白紅的經典搭配,再度征服了晚宴。
另一方面,一向對傳統懷著無限眷戀的法國人,將小母雞胸肉混合雞
- 上一篇:立秋食俗各地飲食 下一篇:黎族獨具一格的自然食風各地飲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