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類吃法---廣東人吃蛇各地飲食
蛇是爬蟲,形象恐怖醜陋,何以廣東人竟會視作野味,佳餚?外省人談蛇色變,更遑論吃了!其實蛇一經廣東人烹製,形象消失,極為美味。
粵菜中的「龍虎鳳會」,久享大名,蛇、貓、雞「相會」而成,是名貴補品。
廣東人吃蛇,已有悠久的歷史了。《史記》中提到的地理書《山海經》,在《海內南經》章中載:南方人吃巴蛇,可免「心腹之患」,是為驅除疾病的餓。
距今2千多年前,漢朝人劉安的《淮南子》又載:「越人(指廣東)得蚺它(音「南蛇」)以為上餚,中國指北方及河南、陝西一帶)得之無用。」蚺蛇大而無毒,北方人是不吃的。
此後,唐代的段公路著《北戶錄》、段成式著《酉陽雜記》也有廣東人吃蛇的記載。及至宋朝朱沃在《萍州可談》中明確指出:「廣南食蛇,市中賣蛇羹。」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在他的經典著作《本草綱目》中記:「南人嗜蛇」。
廣州的蛇餐館原名「蛇王滿」,聞名海內外,曾經接待過楊振寧、李政道博士。楊博士是安徽人,李博士是蘇州人,慕名前來。
作家李六如寫的,《六十年的變遷》,「文革」前非常風行,其中就提到廣州吃蛇的精彩場面。蛇羹一上了席,就難以分辨,其肉遠比雞肉為美。毒蛇更為理想,將銀環蛇、眼睛蛇、金環蛇去頭剝皮,蒸熟或浸熟蛇身,在撕成肉絲,加入雞肉絲、果子狸肉絲、鮑魚絲、花膠絲、冬菇、木耳、再加入生粉、菊花,製成蛇羹,便是上菜。如果想量多而豐厚,還可加水蛇、錦蛇混入配置,就是「五蛇羹」了。蛇菜花樣繁多,除蛇羹外,還有百花釀蛇脯、原盅燉三蛇、三蛇燉乳鴿、炒蛇片等不勝枚舉,除兩廣外,這種菜譜為外省所罕見。
- 上一篇:留學英國談吃的煩惱:一見麵包土豆胃就飽各地飲食 下一篇:靈寶風味小吃各地飲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