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湖論菜--兼及巴渝食風各地飲食
在重慶眾多老饕口碑中,不時還提到一個逐漸遙遠的名字,那就是壁山縣來鳳鎮。別看這小小的彈丸之地,在重慶近代飲食史上卻非同小可。曾記得當年這裡車水馬龍、交通堵塞的盛況嗎?其禍根禍水就是這鎮上的「來鳳魚」。
隨著交通環境的變遷,來鳳鎮已經褪去了它往日的輝煌,來鳳魚的做法也已經被淘汰。可它所提倡的「吃鮮、吃活、吃跳」的食風卻掀起了一場川菜創新的狂飆,使我們的胃口直到今天還不斷地遭受它的折磨。
這場風靡巴山蜀水乃至波及全國的菜式革命竟被戲稱為「江湖菜」。後經廚壇前輩、文人墨客的反覆爭論,方才鑒定為「渝派川菜」。當我們回首這段往事,並試圖給它下定義的時候,我們選擇了「來鳳魚」的故鄉作為本文的開篇,那是再也恰當不過了。
什麼是「江湖」呢?
《莊子·大宗師》:「泉涸,魚相與處於陸,相噓以濕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於江湖。」河水干了,魚兒們困在陸地上,用濕氣互相吹噓,用涎沫互相濕潤,不如讓它們在江河湖海裡彼此忘記吧。這就是「江湖」一詞的最早出處。
公元前477年,越王勾踐舉兵滅吳,盡雪當年臥薪嘗膽之恥。
當舉國歡慶復國之際,一個月明風清的夜晚,滅吳第一功臣范蠡卻「裝其輕寶珠玉,乘扁舟,浮江湖,變姓名,適齊為鴟夷子皮,之陶為朱公。」當然,隨行的還有他心愛的女友,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。
後來範先生資累巨萬,富可敵國,成為今天個體工商業者的宗師,留下了一段佳話。
唐代王勃《滕王閣序》曰:「襟三江而帶五湖,控蠻荊而引甌越。」顯然,「江湖」一詞的原意乃江河湖海之謂也。
江河湖海,田野山崗,是黎民百姓居住的地方,是日常生活的源泉和基礎。於是「江湖」又引伸為民間、家常、鄉土的意思。
《南史·隱逸傳序》:「或遁跡江湖之上,或藏
- 上一篇:江蘇飲食風俗各地飲食 下一篇:柬埔寨人愛吃蟲各地飲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