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春衣食住行之「四要」
嚴冬已過,轉眼又到了萬物復甦的春季。春天生機勃勃,萬物復甦,氣候漸暖,專家提醒,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均關係到健康養生。
衣:早春須捂 乍暖還寒慎減裝
從古至今,善於養生的人們都十分重視「春捂」的養生之道。因早春氣溫變化較大,更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。如果過早地脫去棉衣,寒氣會乘虛而入,寒則傷肺。
春暖花開,加上人體的皮膚已經開始變得疏鬆,對寒邪的抵禦能力有所減弱,易患呼吸道疾病,如流行性感冒、急性支氣管炎、肺炎等,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麻疹、流腦、腮腺炎、猩紅熱等多種傳染病也易在這個季節流行。這些疾病雖與細菌、病毒有關,但若防範及時,「春捂」得法,體質強健,將會減少發病的機會。
食:早春要養 飲食清淡勿過油
春天人體陽氣逐漸上揚,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,需要補充較多的營養。在這一時期,科學的飲食調養對保持身體健康、預防疾病很有幫助。
早春可食溫性食物以助陽祛寒,晚餐可適當食微涼食物以防陽氣過盛,總之,飲食要溫涼適中。
春季人易上火,易出現口苦咽干、舌苔發黃等症狀,因此飲食宜清淡,忌過油膩、生冷及刺激性食物,以免損傷胃腸消化功能。可選雞蛋、牛奶和豆漿等以作調補之品。
春季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量較大,所以還應多食些新鮮果蔬、雞肝、魚湯和香菇之類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。
另外,中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病者,腰酸眩暈、臉色萎黃、精神萎靡者,均可利用春天這個季節,採用平補飲食。如增加些蕎麥、薏仁等穀類,豆漿、赤豆等豆類,橘子、蘋果等水果類,以及芝麻、核桃等。如有陰虛內熱者,可選用梨、蓮藕、薺菜、百合等清補的方法。
病中或病後恢復期的人,一般應以清涼、素淨、味鮮可口、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,可選用大米粥、蓮子粥、青菜泥、肉鬆等。
住:早春要安 保暖通風無噪音
住宅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備受大家的關注,因為人有一半的時間要在居室裡度過。
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,住宅的朝向、采光、通風和層高越來越受人們重視。春天要多開窗通風,減少噪音,室內宜點綴一些吊蘭和仙人掌類花草,既能使人的視覺放鬆、消除疲勞又能調節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,還可以減弱噪聲。
花草可以使人賞心悅目、心曠神怡,對穩定人的心理狀態和陶冶性情有莫大的幫助。
春季陽氣始生,氣血漸趨於表,毛孔初開,血氣稍減,所以有「困」的感覺。因此專家提醒,春天要做到起居有常,每日宜早臥早起,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,防止「春困」。
行:早春要動 運動旅遊助春興
春天,是運動健身和旅遊的大好季節,風和日麗,萬物更新,生機勃勃。通過運動,能解除冬季帶給人們的寒冷還有僵硬。要走出家門,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,或踏青郊遊,或登山遠眺,或信步觀賞,都是人生樂事。春天的空氣十分清新,空氣中負離子的含量較多,最適宜進行空氣浴、日光浴。
春天運動既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,又可振奮精神,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,改善血液循環,加強心肺功能,還可降低血脂、血壓,防治心血管病,調節中樞神經系統,提高思維能力,促進胃腸蠕動,增進食慾,改善消化功能,增加腰腿肌肉的活動,使腿部力量增加,筋骨變得更加靈健。
旅遊中要合理安排飲食,要有足夠的蔬菜和水果,保證有一定的維生素和纖維素,以中和體內過多酸性物質,保持營養平衡,有利消化,防止便秘。
旅途中應保證每天喝一定量的水或飲料,以防止「上火」,引起口鼻生瘡等。
另外,春季鍛煉一定要講究科學性,如運動前要熱身,要注意掌握運動的量以及時間和天氣等。
- 上一篇:提示:春季別忘喝「藥粥」 下一篇:科學吃米飯 可以防慢性病